从传统政治学角度,如何看待 DeFi 治理体系?我们应用政治学研究方法 GAF 框架,从 2% 治理事件入手,全景式分析 MakerDAO 治理体系,并总结出对于其他 DeFi 项目有帮助的治理建议。
原文标题:《MakerDAO 治理的拆机教程:Maker 治理的 GAF 框架研究》
撰文:曹寅,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
关于 DeFi 的应用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对于 DeFi 的治理研究却讨论甚少,或许因为目前 DeFi 仍处于快速发展的爆发阶段,治理的重要性还没有显现,DeFi 是新生事物,目前并没有发生致命性治理挑战。因此,DeFi 开发者和研究者目前更重视做大蛋糕,还没有时间研究如何分蛋糕。
不过,治理对于 DeFi 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科学的治理模式不仅是 DeFi 项目应对内外挑战的防火墙,也是 DeFi 项目之间的竞争护城河。MakerDAO 能够成为 DeFi 生态最重要的基石,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其科学的治理体系。
本研究将应用这两年新兴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GAF (Governance Analytic Framework)框架,从 MakerDAO 的一次治理挑战入手,以全景式的方式分析 Maker 的治理体系,并总结出对于其他 DeFi 项目有帮助的治理建议。
GAF 框架
在传统的政治学研究中,治理一直是关注的重要焦点,组织为了应对集体问题,需要有集体参与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规范,规则和制度的产生,这就是治理的起源。每个组织都需要制定决策和解决冲突的制度,这就是治理的意义。
治理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甚至可以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规定性的,在非正式组织和开放式组织中,也普遍存在着治理,治理与其说是一种制度,更不如说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在任何人类组织中都可以观察到。基于区块链的开放去中心化组织和商业生态尤其如此,并不需要以垂直权威和监管权为前提。
DeFi 治理研究的外延应该包括所有的治理过程,不仅包括成文的正式治理规范,也应该将非正式的社区治理也纳入研究范围,甚至应该将单个 DeFi 治理放到更大的开放金融系统中进行全局性的治理研究。
为了对 DeFi 的治理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比较,本文将采用近年在政治学研究中刚出现的治理研究方法学 GAF (Governance Analytic Framework)框架对 MakerDAO 进行基于真实挑战的全景式分析。
GAF 框架由五个紧密联系的分析模块组成:问题(Problem),社会规范(Social Norms) ,参与者(Actors),交互节点(Nodal Points)和过程(Process)。
- 「问题」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治理挑战。
- 「参与者」指的是特定的个人或者集体,比如 MKR 持币者,Maker 团队等,参与者能够通过集体行动创建或者影响社会规范,从而指导、规定和制裁其他个人或者集体的行为。
- 「社会规范」是参与者之间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契约以及共同决策的机制,社会规范可以笼统地定义为对特定组织中什么是适当行为的共同信念,比如 MakerDAO 的五项基本原则(Core Foundation Principles)。社会规范在组织内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通过组织内的集体交互来修正。注意,在 DeFi 项目中,很多社会规范并不正式成文,而是来自于默认的,更大的,区块链社区文化,比如对于中心化制度的警惕,这要求参与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来自于更大生态的价值观影响,目前在 MakerDAO 中发挥着更重要的影响。
- 「交互节点」是参与者之间讨论问题、制定社会规范、发生治理行为的地方。注意,交互节点可以是实体的会所,也可以是事件性的会议,凡是参与者之间发生交互,并产生涉及组织利益的讨论的场所和场合都可以称之为交互节点,这其中,当然就包括各个 DeFi 项目的线上论坛,比如 MakerDao Forum,Reddit 频道,Chat 群组,定期的 Governance 线上会议等。
- 「过程」指的是治理在参与各方的复杂交互下,随着时间进展而发生的变化。
从主权政府治理下的法治社会角度来看,在 DeFi 治理研究中,绝大部分的参与者,社会规范和过程都是非正式的,并不被拥有权威的立法者和执法者所承认(换而言之,DeFi「不合法」,不在现有的法律保护范围内)。
Maker GAF 框架分析背景:「2%」事件
2 月 11 日,Maker 的治理系统发起了一次定期的 Governance Poll (治理调查)投票,此次投票是每周二定期举行的 Dai Saving Rate (DSR) Spread Adjustment (DSR 利差调整)调查,目的是为了在 MKR 持有者中调研评估是否需要调整 Dai 的稳定费(Stability Fee)和 Dai 的储蓄利率(DSR)之间的利率差。
调研为投票者提供了六个选项,分别是 0%,0.25%,0.5%,1%,2%,4%。MKR 持有者用 MKR 投票支持其中一个选项。如果投票结果同现有利率差不同,治理系统则会发起 Executive Vote (执行投票),MKR 持有者将再次投票决定,是否将之前 Governance Poll 的利率差调整结果写成新合约并入 Maker 协议,正式调整现有的利率差。
自从 2019 年 DSR 在 Maker 上线以来,类似的 DSR 调整和利差调整 Governance Poll 在 Maker 治理系统内每周都会定期举行,并没有发生过引人注目的争议。不过,2 月 11 日的利差调整投票却在社区内引起了争议。
当时的存贷利差是 0.5%,此次投票开始后不久,有 MKR 巨鲸大额投票支持了「2%」选项,约占当时 30% 总票数,仅仅比第一选项 0.5% 少几个百分点。这在社区中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当即有人在 Maker 论坛发布帖子,质问谁以及为什么会选择 2% 选项,并且呼吁还没有投票的 MKR 持有者投票支持其他选项,不要让 2% 的选项通过。
在此,先简述之所以 2% 利差在社区内部造成激烈反对的原因。Dai 存款利率 (DSR) 在 MakerDAO 货币政策治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稳定费率一样,保持 Dai 与美元的锚定。DSR 可以影响 Dai 持有人的行为,进而从 Dai 需求侧稳定 Dai 的价格。如果 Dai 的价格低于 1 美元目标价格,应提高 DSR,激励用户从市场上买进并存入 Dai,提高 Dai 价格;如果 Dai 价格高于 1 美元目标价格,应降低 Dai 存款利率,以减缓 Dai 的供不应求,使 Dai 价格回落至美元锚定水平。
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DSR 的调整应该遵循货币政策连续性原则,否则,必然造成 Dai 同美元价格脱锚。2% 的选项是当时 0.5% 利差的 4 倍,如果在 Governance Poll 和 Executive Vote 中胜出的话,将对 Maker 货币政策的基石:同美元的锚定,造成重大打击。
或许是因为社区呼吁的压力,或许是因为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原因,「2%」巨鲸在本次 Governance Poll 结束四个小时之前,改变了自己当初的选择,选择了 0.5%,避免了社区分歧,一场货币政策危机就此结束。
从 GAF 分析框架来看,此次「2%」事件是深入理解 Maker 治理的很好机会。
问题定义
应用 GAF 框架研究治理的第一步是了解并清楚地定义相关问题,解构并重构问题。在任何社会系统中,不同参与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可能完全不同。有些人的问题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
对于紧密联系,并且互相嵌套的 DeFi 世界来说,接受这种多样性世界观是研究 DeFi 治理的基本条件。现在 DeFi 正处于早期阶段,目前的 DeFi 治理参与者都自认为是先驱,对自己的治理角色会有比较强的使命感。因此。每个参与者都会试图向别人施加自己的立场。在一些以 DAO 为治理主体的 DeFi 项目中,设置议程已经开始变成一场 Game of Throne。不同的参与者都在动员他们的资源,并试图通过各种场合的说服,让别人接受他们的观点。在有些论坛讨论中,我甚至发现有些 DeFi 治理参与者,甚至开始向不同意见者施加象征性暴力(比如:「这么做是为了项目好!你肯定是来捣乱的」)。
因此,在此次「2%」事件中,在将问题表面现象解构并重构之后,内在的治理核心矛盾浮出水面:在 Maker 现有治理体系中,代表不同利益和不同角色的治理参与者,在话语权和治理权(MKR 持有量)不平等的情况下,如何定义并实现最大化的集体利益?如何设置议程,并就关键议题达成一致意见?
参与者分析
参与者分析是 GAF 分析框架的中心,首先需要确认在治理过程中,有哪些参与者。我们不能仅仅只分析 MKR 持有者在 Maker 治理中的角色,需要将所有能够影响 Maker 治理决策的参与者都囊括在分析框架之内,无论其影响力是否被 Maker 官方承认,以及是否持有 MKR 能够参与投票。
MKR 投票者:645 人
MKR 投票者会参与 Governance Poll 和 Executive Vote,更改 Maker 协议和治理机制。活跃的 MKR 投票者会积极的影响其他投票者,以确保自己选择的议题能够投票通过。
截至目前,MKR 的累计投票地址为 645 个,不过,参与投票的 MKR 持有之间的基尼系数高达 0.98,这意味着 MKR 持有者的持有数量相差非常悬殊。
持有 MKR 不投票者:数量未知
虽然 Maker 治理社区很活跃,但事实上仍然有 87% 的 MKR 没有参与过投票治理。这些 MKR 持有者不参与投票的原因有很多:
- 基金会持有 MKR,按治理规则不参与治理投票
- MKR 短期投资者,不关心 Maker 的长期发展
- 缺乏参与 MKR 投票治理的知识和能力
- 治理中性观念持有者,相信不治理比治理更好
- 随波逐流者,没有个人立场,相信积极参与治理的 MKR 投票者能够代表自己
这些非投票 MKR 持有者也是 Maker 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因为 Maker 治理的成败直接影响 MKR 的市场价格,因此非投票 MKR 持有者,有可能会在未来参加投票,或者在社区发表意见来影响 Maker 的治理。
而且,Maker 基金会已经出售了相当一部分基金会非投票 MKR 给战略投资者 DragonFly,Paradigm,A16Z,这些机构也将成为 Maker 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不排除未来 Maker 基金会会通过相同方式释放更多非投票 MKR 参与治理。
Maker 临时风险团队(Maker Foundation Interim Risk Team):约 3 人
在 Maker 的风险管理彻底去中心化之前,Maker 基金会内部的临时风险团队负责管理 DAI 体系中的各种风险,他们的任务是管理抵押资产组合并建议适当的货币政策。目前每周定期发起的货币政策 Governance Poll 就由临时风险团队负责。
Maker 治理和社区团队(Maker Governance and Community Team):约 3 人
设计 Maker 的治理规则,召集每周的 Governance Call,管理 Maker 论坛和其他社区平台。
Maker 论坛参与者:活跃用户 185 人
Maker 论坛是 Maker 治理的重要场合,论坛参与者无论是否持有 MKR 都可以在论坛发表意见。只要按照 Maker 论坛的 Signal 议案发起流程,任何论坛参与者都可以发起 Signal 议案论坛投票并且参与投票,在论坛内部达成共识的 Signal 议案会被 Maker 临时风险团队采纳,并在链上发起 Governance Poll 和 Executive Vote,如果全部通过,相关议案就会成为 Maker 协议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根据四个维度的强弱将上述 5 类参与者进行治理重要性分类,「+」代表强,「-」代表弱,「!」代表无法比较
注:
*:无法得知 Maker 论坛参与者的 MKR 持有数量,但依常理,积极参与投票治理的 MKR 鲸鱼必然会关心并注册 Maker 论坛,尤其是像 A16Z,Paradigm, DragonFly 这样持有大量 MKR 的机构战略投资者。
**:假设此部分 MKR 投票者与论坛参与者不重复
由此可见,在 Maker 治理中,即使没有权威和强制性法律,但仍存在非制度性的中心化现象,Maker 论坛参与者和 Maker 相关内部团队可以通过论坛讨论,内部动员,集体行动等方式对其他参与者施加重要影响,以巩固或者改变他人的投票选择。
这些治理积极参与者对于治理结果的重要性,大于非参与性的 MKR 投票者。换句话说,谁只要在论坛活动中能够有效影响这些积极参与者,谁就可以影响 Maker 系统的决策。
在我仔细浏览了 Maker 论坛上百条帖子和其中的讨论之后,的确发现了一些非常活跃,很有影响力的非官方论坛参与者。这些人积极讨论,进行辩论,发起 Signal 议案投票,将其影响力转化为 Governance Poll 和 Executive Vote 的关键结果,从而深深地影响并塑造 Maker 的协议生态。
不过相对于传统的制度化的中心化系统,Maker 的治理参与是开放的,任何有英文读写能力的人都可以自由参与,当然,退出也是自由的。因此,Maker 治理系统内的影响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参与者持续树立并巩固自己的影响力。
目前 Maker 的活跃治理参与者数量较少,基本上都是 DAO 和 DeFi 的发烧友,具备较高的科学讨论能力,因此,目前的 Maker 治理很像古希腊早期的城邦民主制,任何人都可以在广场上发表意见,但是必须经过充分公开辩论,经过考验并且形成共识之后才会被投票采纳。
在「2%」事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参与者如何发挥作用影响 Maker 治理的决策。
在此次 Governance Poll 发起后不久,Maker 论坛的活跃参与者 Joshua_Pritikin 立即在 Maker 论坛发文质问「Who is voting 15K MKR to increase the DSR Spread to 2%」。
随即,Maker 治理和社区团队成员「LongForWisdom」以及其他论坛成员加入讨论,并围绕着以下几个事项展开讨论
- 分析 2% 投票巨鲸的动机
- 讨论利差大小对于 Maker 核心利益的影响
- 号召 MKR 持有者支持低利差选项(讨论的发起者 Joshua 强烈推荐 0% 选项)
论坛上的讨论影响并改变了正在进行中的 Governance Poll 的结果:
- 讨论开始之后,0% 选项的投票支持者迅速增加(虽然总票数并不多)
- 开始支持 2% 选项的巨鲸改变了选项,重新投票支持更保守的 0.5% 选项
在过程中,Maker 临时风险团队发起了 Governance Poll,并且限定了投票选项,Maker 论坛参与者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动员投票,Maker 治理和社区团队以论坛参与者的身份也积极参与了讨论,并且由于其官方身份,其观点相对普通论坛成员具有更大影响力,论坛成员共同动员和影响了 MKR 投票者的选择,并争取了部分未投票的 MKR 持有者参与投票,所有参与者的交互,最终形成了治理结果。
社会规范分析
如前所述,所谓社会规范其实就是社会运行的规则,以及制定规则的规则。在任何社群中,凡是需要参与者集体决策和共同行动的场景,都必然会产生社会规范,并非只有成文的强制性规范才能称之为规范,在很多社群中,非正式规范,也在决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论规范的形式,规范的合法性都来自于社群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这是制定规范的目的,因此可以称之为「元规范」(meta-norms)。元规范本质上并非规范,所以需要根据元规范制定「根本性规范」(constitutive norms)来明确定义社群的根本性社会契约关系。在主权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宪法就起到了类似的角色,明确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以及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及义务,可以理解成公民和国家的契约。在根本性规范的之下,则是具体的「管制性规范」(regulative norms),明确了具体的治理规则。
在 DeFi 项目中,也存在着元规范,根本性规范,管制性规范,和非正式规范的分类。
Maker 作为一个 DeFi 稳定币项目,去中心化和币值稳定是 Maker 的核心利益,是 Maker 的元规范,也是 Maker 治理的目的。
Maker 社区在 2018 年 9 月 12 日首次举行 MKR 投票,通过了 Maker 的根本性规范:五项基本原则(Core Foundation Principles)。这五项原则充分体现了 Maker 的治理价值观,
- 科学治理 (Scientific Governance)
- 服务弱势(Serving The Underserved)
- 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
- 渐进去中心(Gradual Decentralization)
5.Dai 的广泛使用(Driving Dai Adoption)
基于五项原则,Maker 基金会设计了一系列管制性规范,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决策机制:Governance Poll 和 Executive Vote。
在管制性规范之外,Maker 社区内还普遍存在着非正式规范,Maker 论坛上的辩论规则,外部媒体的批评建议,以及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礼仪,都是影响着 Maker 治理的非正式规范。虽然非正式规范并不具备合法性也不具备强制性,但在开放并且去中心化的 DeFi 治理中,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力往往比正式的管制性规范还强,因其具有管制性规范不具备的互动性和灵活性。
在「2%」事件中,MKR 巨鲸虽然完全在管制性规范的规则内行事,在 Governance Poll 中投票支持 2% 选项,但其行为却同 Maker 的核心利益元规范相冲突,因此,Maker 论坛参与者在社区论坛发起对于 2% 投票的激烈讨论,通过社区的非正式规范形成反对性共识,反过来影响并改变了管制性规范的决策结果,从而维护了 Maker 元规范和根本性规范。
交互节点分析
在治理过程中,参与者之间会发生反复互动。问题(Problems),参与者(Actors),过程(Process),社会规范(Social Norms)汇聚一起,并发生互动的场所和媒介(例如在线论坛,电话会议)就是交互节点。
在国家治理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交互节点就是各种代表大会,比如议会。在 DeFi 项目治理中,常见的交互节点则是各种线上群组。
Maker 治理没有线下的交互节点,但却有多个线上的交互节点,包括 Maker 的 Reddit 社区,Chat 频道,Twitter,Governance Call,以及 Maker 论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Maker 论坛。
治理参与者通过 Maker 官方 Twitter 和 Medium 了解 Maker 的进展,并在 Twitter 上展开即兴和深度有限的初步讨论;Chat 频道作为即时性聊天工具,参与者和开发者在其中高效交换治理意见;Reddit 社区大部分都是询问性帖子,起到了社区教育以及收集意见的作用;
最终,所有有意义的治理意见都会从 Twitter,Chat,Reddit 汇集到 Maker 论坛,并在论坛上进行开放的深度辩论,提炼形成 Signal 议案投票,继而形成 Governance Poll 和 Executive Vote,最终改变 Maker Protocol。
以 Maker 论坛为终点,各节点在治理意见的交互式传播中发挥了不同作用,形成了一个高效并且广泛的治理意见传递、放大、反馈、筛选,以及最终提炼成议案的漏斗,使得最终在 Maker 论坛上形成的议案具备了科学性,代表性,以及可执行性。
在「2%」事件中,Maker 论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治理作用。围绕着 2% 选项,参与者迅速在 Maker 论坛内展开讨论互动,分析应用了在其他交互节点上的信息,指出该选项对于 Maker 核心利益可能造成的威胁,并立即呼吁 2% 投票巨鲸能够及时改变选择,同时呼吁其他 MKR 持币者能够积极投票支持合理利差选项。
治理过程分析
交互节点给了我们研究在具体治理问题上治理参与者、社会规范之间的横向互动的可能,治理过程把这些治理互动的断面切片,在时间上纵向地联系起来,使我们能够看清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社会规范和规则的变化,影响力的此消彼长,并从时间的尺度上找到变化的方向,从而从更高层面预测治理系统的未来发展。
Maker 治理的基石是科学治理,治理的结果必须要建立在可复制可检验的科学模型基础之上,MKR 持有者和 Maker 基金会都没有特殊权力任意改变系统的参数,一切治理过程都要取决于基于事实,并且可证明的科学论据。
Maker 的交互节点和治理规则设计,充分体现了 Maker 五项基本原则中的科学治理和渐进去中心化的原则。在不同交互节点上的治理辩论成为寻求共识的折衷方案,分层分级的交流平台使严肃的治理参与者能够在关键交互节点上专注于基于理论和数据的科学治理,而不是像普通社交媒体上那样两极分化的民意大战 。治理参与者在各层级的交互节点上达成共识后,MKR 持有者再根据治理规则进行投票决定治理结果。具体的治理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2%」事件中,被争议的利差 Governance Poll 属于 Maker 货币政策定期投票,因此治理过程并非如上图从头开始,而始于 Governance Poll。因此,Poll 中的利差选项和投票者的投票意向在投票前并没有在各交汇节点上经过充分的辩论讨论(虽然在每次 Governance Poll 之前会召开 Governance Call,但由于电话会议的形式局限性,治理效果不佳),结果导致各方对于投票结果并没有形成共识预期,因此才会出现超预期的投票结果。
应该在每次 Maker 货币政策 Governance Poll 之前,让各方提前在 Maker 论坛内进行类似 Signal Request 的论坛投票,让代表不同利益的 MKR 持有者就将要投票的货币政策充分表达意见,并且通过辩论提前暴露分歧,提前形成共识。而不是像此次「2%」事件,Governance Poll 开始投票之后才暴露分歧,之后再进行紧急行动寻求临时共识。
幸运的是,MKR 持币者共识很强,在论坛参与者的讨论和呼吁之下,2% 选项的投票巨鲸最后改变意见,取消 2% 选项,转投合理利差选项,消弭了一场货币政策危机。
关键结论
GAF 分析框架使我们能够系统性的就具体问题分析研究 DeFi 生态的治理结构,并找到其中的关键影响因子,继而能够合理评估并持续改进 DeFi 项目的治理系统。
此次「2%」事件是一次小小的治理挑战,Maker 论坛作为关键治理交互节点起到了重要的塑造共识和社群动员的作用,而 Maker 的社会规范和治理规则也切实有效的发挥了作用,让代表不同利益的 MKR 投票者和治理参与者的互动影响和决策能够迅速回到 Maker 社群的核心利益,快速在具体问题上的达成集体共识,并采取集体行动,而不是造成更大的分歧。通过 GAF 框架的分析,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对于 DeFi 项目治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重要建议。
1. Maker 的治理系统值得其他 DeFi 学习
Maker 的治理系统具备完善的治理架构,先进的元规范和基本原则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严肃参与者加入 Maker 治理;多层级的治理规则明确指导着代表不同利益的参与者的治理行为,成熟的议案讨论制度使得基于事实的开放辩论替代了线上讨论常见的情绪化两极对立;多种可视化治理工具使得治理结果可测量可比较;低价值的社区闲聊和严肃理性的高水平治理讨论能够在分层分级的不同交互节点上分开进行,同时确保有价值的建议和观点,能够从各级交互节点上升华涌现,并进入最终的治理决策通道;目前,纵观所有 DeFi 和 Dapp 项目,没有一个能够比肩 Maker 治理系统的完备和成熟度。
2. 治理不仅仅是投票
治理是参与者集体决策的过程,而投票仅仅是决策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一个健康的 DeFi 治理系统,在投票之前,需要为治理参与者提供互相交流,表达意见的交互节点,可执行的治理规则,科学的提案制度。
3. 高素质的治理参与者非常重要
Maker 聚集了一批专业的 DeFi 研究者和开发者,这些高水平治理参与者是 Maker 高水平去中心化治理的中流砥柱,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高水平的治理参与者加入,形成了正向循环。
4. 元规范的重要性,没有灵魂的项目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治理
Maker 强调去中心化,自由和普惠金融的价值观,吸引了一批认可其价值观的人参与治理,其中不乏高水平治理参与者。Maker 也是唯一一个经投票确认将核心理念(五项基本原则)成文固定的 DeFi 项目,五项基本原则从价值观的高度明确了 Maker 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治理基本原则,参与者对 Maker 未来治理规则的变化有了一致预期,大大降低了用于协调参与者集体决策的难度。
反之,如果一个 DeFi 项目没有可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则这个项目很难出现高质量的治理。
5. 交互节点很重要,要分层级
要根据不同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的特性,设计能够让不同水平,不同参与程度的治理参与者都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并且不影响真正深度讨论的分层分级交互节点策略。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Wechat)虽然方便,但由于其性能限制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不适合作为开展严肃治理讨论和形成治理提案的平台。在线论坛是展开严肃治理活动的最佳选择。
6. 治理规则的制定需要参与性,尽可能降低治理的参与门槛
Maker 有很详细的议案文本格式和最佳实践指导,大大降低了普通参与者参与治理的门槛,使治理更有代表性,并且能够汇聚更多好的想法。
7. 治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的工具
Maker 的科学治理原则强调治理可计量,证据可检验,结果可重复。团队和社区开发了一系列科学治理工具,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每一次投票的过程,使议案提出者能够科学分析治理效果。
8. DeFi 治理应打破项目边界
这次背后支持 2% 利差选项的巨鲸是谁?Maker 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 DeFi 世界的基石货币政策,Maker 费率的调整将对所有提供 Dai 借贷和相关服务的第三方平台,比如 dydx,compound 等,产生重大影响,随着 Dai 的债务上限不断提高,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其他 DeFi 项目方必然会通过购买或者租赁 MKR 参与 Maker 治理,至少也会通过影响其他 MKR 持有人来影响 Maker 的货币政策。而 Maker 的战略投资者,A16Z,Dragonfly,Paradigm 也投资了其他 DeFi 项目,这些持有大量 MKR 的战略投资者在参与 Maker 治理的时候是否也会考虑其投资组合中其他 DeFi 的利益?
DeFi 将进入「全球治理」时代,我们在设计 DeFi 协议的同时,不仅应该考虑 DeFi 协议的金融产品可组合性,也必须考虑 DeFi 治理的可组合性,DeFi 的治理未来将更像中医,而不是西医,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版权声明:项目均采集于互联网, 空投币 无法审核全面,且希望大家能赚钱,请谨慎切勿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天上真会掉馅饼!天道酬勤,都是机会!不错过每个空投糖果!真假难以辨认,尽量0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