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说一说关于“分叉”的一些思考。
“分叉”这个词,是在加密货币圈比较常见的名词,我们所熟知的比特币,从出生到现在,就有很多的分叉币,而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BCH了,不仅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大闹币圈,弄得币圈满城风雨,18年的时候,还掀起了一场算力大战,这场大战之后,也是导致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大跌,行情低迷,BCH一路走来,确实让币圈参与者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似乎很有希望,恨的是它一刻都不消停!
本想着BCH能够稳定下来,可就在本月的15号,BCH又一次分叉,而且又是因为意见不和导致硬分叉,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说一说关于BCH分叉的一些事。
正文开始:
➽“分叉的由来”
说到分叉,那到底什么是分叉呢?这个问题估计币乎很多币东们都知道,今天我就给大家用我自己的理解,简单的概括一下,加深一下映像!
简单一点理解,区块链其实就是一群人维护着一份源代码,也就是很多的节点维护着一条网络。为什么他们会一起来做这件事情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共识”。
但是,人的思想、价值观、人生观不可能都是一致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时间长了,也会“吃不到一个餐桌上”,所以,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就会出现分裂的的情况,就相当于你和你的支持者继续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然后我拉着我的支持者,去干另外一件事情。
其实从我的角度而言,我觉得分叉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有一个让人特别哭笑不得的原因:
“那就是这两件事情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可能有一些分歧的核心东西改了一下而已,相当于还是在干同一件事情,只不过分了两批人而已!”
众所周知,BCH其实就是从比特币里面分离出来的,说到这里,很多人不理解,比特币为什么当初要分离出来一个BCH?
中本聪当时在设计比特币就把一个区块大小设计成1M,也就相当于比特币这条路上只开放了一个车道,后来因为比特币的参与者和用户的越来越多,交易也越来越频繁,很明显一个车道是不够用的,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导致了“堵车现象”较为严重,一个交易通常要好几天才能被确认,平均每笔交易需要支付矿工的费用就要高达几十元,如果网络拥堵更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能上百块。
打个比方说,相当于我给你转一块钱,你可能要好几天才能收到,然后最坑的就是,我给你转一块钱,我可能需要给你付十块钱的手续费。
所以,要改变当时的这种问题,只能是通过技术改进和优化,所以分叉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在区块链里,通常有三种角色:
开发者、矿工、用户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通常是无所谓的,哪个好用就用哪个,这是人之常情。关键点是在开发者和矿工身上。
开发者负责开发项目产品,而矿工则是负责维护这条网络,他们之间既是相辅相成也是相互对立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开发者开发出来的软件需要矿工去使用,这是一种依赖的关系,而且矿工也需要开发者开发出来的软件,不然矿工没发赚钱。
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他们是相互依赖的,但是在这种游戏规则下面的人通常都是很精明的,而且矿工的权力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到最后,比特币可能就会出现某些人说了算的趋势和弊病,这是开发者们所不愿意看到的,那些开发者和程序员基本都有很坚定的信仰。
但是,由于开发者设计软件的开发人员有权利修改游戏规则。
比如,假设原本只设置了一台电脑,一天能挖出一个比特币,那就买它三五百台。一天够赚一套房子了,如果突然间开发者们修改了规则,一台电脑只能挖和0.0001个比特币的时候,这个时候连电费都交不起了吧,可是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去购置了那么多矿机,是不是血亏?
从这个层面来理解,矿工也是需要提防开发者的。所以,开发者和矿工又是相互对立的。
比特币分叉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比特币网络既然这么拥堵,那么就要有解决办法,于是开发者们就提出了解决方案。
有一部分中本聪的忠实开发者坚决不认同更改原有1M的区块,建议可以用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形式来加快速度。
另外一部分开发者则认为,1M的区块已经不适合现在使用了,我们要“修路并开疆拓土”,应该把区块升级到8M。
所以呢,这就有了不同的意见,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方案。
这时候就涉及到矿工的利益了,我们先来说说这两种方案的不同。第一种方案意思就是说,以后不要每笔交易都让矿工来确认了,可以先交易,等到一定的时候再让矿工来确认。
这种方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严重损害到了矿工的利益。
矿工就是靠手续费来赚钱的,以前不管交易有多大,每笔交易都需要矿工确认,每一笔都需要手续费。这个方案实行,10笔乃至20笔才确认一次,矿工不知道少赚了多少手续费,矿工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大部分矿工是不会支持这种方案的。
第二种方案矿工会有利益么?
其实矿工分为大矿工和小矿工,小矿工其实也是无所谓了,不挑食,挖什么不是挖,有得挖就行,重点在于像比特大陆和莱比特这样的有矿场和矿池的矿工。第一种方案虽然手续费少了点,但是只需要更新一下软件就可以了,对硬件的变动并不是很大,而第二种方案对硬件的变动比较大,如果从生意的角度来讲呢,作为大矿场和大矿池,肯定是希望硬件变动,因为只有变动,才会有买卖啊!
今天完全以故事的形式说了说分叉,这其中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理解,这个说法就是如果你原来拥有100个比特币,那么在分叉之后,你的钱包里面会莫名其妙多送了100个比特币现金。
所以很多用户说:“BCH其实就是空投币”
不知道大家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对BCH分叉的一些思考
这次BCH又一次分叉,也算是比特币历史上的首次“双硬分叉”,而且这次双方同时放弃旧链,生出两条新链。
也就是说,有点真假美猴王的戏码出现了。
“两个假悟空在争当真悟空”
确实挺有意思,我也特别期待下一步的剧情发展,我就是想看看,你们哪个“假悟空”更厉害一点!
这个玩法确实够新颖的,币圈可真是个充满趣味的地方,这一次如果BCH的分叉成果显著,那以后更多的币要硬分叉的时候,同一时刻,来一个“双硬分叉”,Double(双飞),甚至Triple(三飞),自娱自乐,玩到飞起。
比特币从开始到现在,其实已经确立了一条技术路线,即“永远软分叉”,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越发体现了这种技术路线发挥原链优先主义的优势。
我们知道BCH号称也是比特币,有大矿工集团加持,但实际上一个比特币可以兑换十几个BCH,经过这次双硬分叉之后,以后可能一个比特币可以兑换几十上百个BCH。
此次硬分叉之后,吴忌寒等主导的路线也已经确立,就是不断升级智能合约功能,不断硬分叉,放开手脚干,大概会走向类似ETH、EoS这样的公链发展方向。
而假本聪主导BCH的SV路线,调回头去遵循中本聪的白皮书,还是要去跟比特币正面竞争,这个币到底会不会也确立“永远软分叉”的路线,还是仍要不断硬分叉升级,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这其实是有想象空间的。
有意思的是,如果在分叉前购入BCH,可以视为同时参加了这两个分道扬镳的新项目ICO。不得不说,这确实也是一个办法,一个另辟蹊径,置死地而后生的办法!
假如,BCH SV后面没有确立起来“永远软分叉”的路线,那么币圈则仍然缺少一个长期跟随比特币竞争的同生态位品种,也有可能这次的分叉,会让BCH共识越来越弱,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到最后,它的价值在哪?参与者又为什么会去选择它?这是另外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了,容易在思考思考,然后告诉大家!
➽结语:
今天就思考这么多了,总之对于分叉,我本身对币种没有任何太大的兴趣,我是对于技术感兴趣,是想知道为什么分叉,分叉之后的路该怎么走,我喜欢去分析这个过程,哪怕是猜,我也觉得很有意思。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误导大家,所以希望大家谨慎阅读,别被我带偏,只是我的思考,并不代表实事,还需要多方验证!
今日文章完,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阅读!
【我是伏地魔打豆豆,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问题,是我的信条!】
版权声明:项目均采集于互联网, 空投币 无法审核全面,且希望大家能赚钱,请谨慎切勿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天上真会掉馅饼!天道酬勤,都是机会!不错过每个空投糖果!真假难以辨认,尽量0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