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有多大的市场,能站多大的舞台
实体经济白雪皑皑,币圈也并不能独善其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币圈自身也各种问题频出:交易所爆雷,项目跑路,用户维权,315点名,还有各种神似娱乐圈的八卦对掐互怼宫斗……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骗局,就有“割韭菜”的镰刀,当然,也有真正的贡献者、服务者,有甘当点亮文明的火把。
为什么那些问题频发的项目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很多项目像大浪淘沙般死在沙滩?
说到区块链,“去中心化”是不可避免被提到的一个特点。而很多币圈链圈人,神话了这一点,把这一点当成至高无上的信仰,当成颠覆传统的筹码,这个认知,不得不说,是有缺陷的,甚至是误读。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程度和机制是不同网络的不同结构特征,决定了协同网络将怎样运行和演化,不同的决定带来不同的价值。不要把“去中心化”当做区块链项目的天然优势,其实并没有谁一定优于对方这样的标准答案,我一直强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真理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没有任何一种手段可以一劳永逸。
怎么说呢?
回看一下历史,其实最早的部落经济就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也就是点对点的。但为什么它落后呢?因为网络过于稀疏,没有协同。
农业经济的核心是点,是以部落和乡村为核心的,是相对自给自足的模式,但只有交换网络的扩张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经济的核心是线,是流水线、供应链和科层制的公司管理构成的相对封闭的体系。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才进入了相对开放的网络协同时代。
那么,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区块链最本质的特征是建立了有一定共识基础的、点对点的协同网络。
区块链下一步大发展的核心挑战,恰恰是这种协同网络在什么场景下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核心战略问题仍然是一个区块链项目到底为什么客户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价值。也就是说,这个协同网络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比以前的解决方案好了很多?
无论是点对点的“去中心化”还是“中心化”,都要解决大规模协同如何实现的问题,都需要在具体的问题场景里考虑各自的优缺点,这两种机制甚至可能有互补性,需要结合使用。
比如,很多人讨论过使用点对点网络来提供打车服务,但原来由平台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现在由谁来承担?比如司机的恶性行为,谁来预防、发现、惩罚,这些关键问题不解决,点对点的网络就很难被快速接受。
比如,支付宝发展的早期,明确地提出“你敢付,我敢赔”,这样的公信力对于一个公共网络的快速推广有非常大的意义。区块链项目必须有自己的机制设计和制度演化,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被广泛接受。
点对点的“去中心化”只是手段,而整个网络最终产生的价值才是关键。形式永远是为价值服务,“猫论”依旧成立。
这是很客观的事实。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忽略落地价值——忽略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需求这个根本,一味地追求新技术,追求创新目的是填补内心的焦虑,只能陷入把币圈当金融工具、博弈游戏的怪圈。
我们都知道,币圈95%以上的项目都会死掉,但是,到底哪些项目会死掉呢?只有选出生命力比较强的项目,才能让我们的投资更具备确定性,而不是被割了韭菜,荒了自己的地肥了别人的田。
哪些项目才更有生命力呢?我觉得要用排除法。
第一波,排除掉本身就是盘子,就是为了来割韭菜的项目,不要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会是击鼓传花游戏最后的那个接盘侠,不要把你的命运的绳头交给运气。
第二波,排除掉那些没有落地价值的项目,没有使用价值,没有落地价值,最终只能沦为泡沫,只要危机一来,泡泡就会优先被戳破。
第三波,排除掉那些非刚需项目,那些不能解决社会需求的项目,能走的路也不会长。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之路还很长,非刚需项目,很难撑过黎明前的黑暗,沐浴温暖的阳光。
说人话就是,我认为那些非刚需项目大概率都会死掉,疫情之下,表现会更明显,全球经济重创,刚需项目都要节衣缩食,一个不留神都有可能死掉,何况非刚需?不仅是币圈,也包括实体企业。
一个项目是否刚需,太多人有错误的理解,有个调查显示,创业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需求不存在或不刚需”。
ofo显然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非要把一个小众小场景点需求按照大众刚需的策略来融资来发展,注定雷声大雨点小。
瑞幸咖啡也是如此,咖啡并非大众刚需,只是非常小众的一个饮品,咖啡馆的刚需程度都比咖啡强,即大家喝咖啡不是目的,找一个喝咖啡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需求。
瑞幸咖啡在用一个非常娴熟的资本套路试图催熟中国咖啡市场,我是一直不看好瑞幸咖啡的,它的教育成本太高了,咖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喝可不喝,和吃饭不一样,不吃饭会饿,所以同样是舶来品但解决填报肚子问题的麦当劳肯德基才有机会做到全球餐饮连锁前几位。
星巴克的咖啡未必如意大利的illy好喝,但那又如何呢,一如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所言,大家不过需要的是一个第三空间。
真需求和伪需求,可能中间也就一层窗户纸,如何识别?
去中心化不是刚需,甚至安全都不是刚需,赚钱(炒币、交易)才是刚需。安全最好,你以为不够安全他们就不炒不交易了吗?逐利才是人性,只要利润足够,多的是人勇于铤而走险。
瑞幸的加盟最后会一地鸡毛,奶茶是刚需,咖啡不是。奶茶非常适合take away街上喝,奶茶像饮料,是十年前冰红茶的升级版,但咖啡不是,是一个要坐下来“慢慢喝”的“作品,非产品。
民宿不是刚需,商务酒店才是刚需。民宿是一个需要匠心及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做成百年老店的项目,可能全世界就只能有一家,做成连锁大概率还存活不了。
商务酒店就可以连锁,因为出差住商务酒店是刚需,住民宿就是小众且可住可不住的兴趣。
为什么上海的那个云蹦迪会一夜收割700多万打赏?疫情让大家憋坏了,一旦有机会放松,有机会嗨,肯定捧场。
但蹦迪喝酒都只是表象,大家真正需要的是情绪的发泄,越是压力越大经济越不好“小酒馆”、“小酒吧”就越“刚需”,没办法,压力总要有出口,总不能和家人及同事发火吧,虽然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但至少能“今晚”不失眠,就是都市人的刚需。
大家不要觉得酒是刚需,有音乐有氛围无拘无束的喝酒才是刚需,都市人喝的不是酒,是寂寞。
包括烟也不是刚需,买买买烟时很爽吗?抽烟时才快活,你看“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红了多少年,包括“一品黄山天高云淡”,都是对抽烟这个“刚需”的美化,而非说自己的烟多么好(当然,广告法也不允许)。
蛋糕好吃,却也不是刚需,能给人带来过生日的逼格及氛围的切蛋糕仪式感才是刚需。
零食不是刚需,煲剧或下午茶时有很小很小袋各种花样可以拍照可以尝尝过把嘴瘾的东西才是刚需,好吃是主观行为,花样多、大礼包能让女生有极大的满足感。
为什么四川广元才解禁很多人就聚在广场喝坝坝茶?其实喝茶不是刚需,在疫情的封印下,大家在封闭的空间呆久了,出来放放风、透透气,社交才是刚需。
只要你把逻辑理对了,你就能找到那些真正值得投资的项目。
token的特性不是刚需,交易是刚需;
内容平台不是刚需,撸token是刚需;
喝早茶不是刚需,但吃早餐是刚需;
学儿童舞蹈不是刚需,希望自己的女儿形体有气质是刚需;
去做美容SPA不是刚需,留驻青春是刚需;
上学不是刚需,给孩子力所能及最好的教育是刚需;
买买买不是刚需,拆快递是刚需;
看直播不是刚需,打赏或购买那一刻瞬间有老板或主人的感觉是刚需;
学钢琴不是刚需,能登台进行钢琴表演是刚需;
吃外卖不是刚需,干净卫生快速是刚需……
记得有个大师说:顾客要的不是一个钻头,而是一个洞。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如此,你只有发现了你所在行业本质需求并进行满足,你才有机会把你的产品或服务变成大众高频刚需,否则就只能是小需求、伪需求,再努力也做不大。
马云问李嘉诚:为何多元化这么成功?
李嘉诚说,无论经济好坏,你一定要有一个一直可以赚钱的产业,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产业。
所以你看人家有自来水、电力、港口、能源、高速公路等各种基础设施的投资,经济好坏都影响不大。
用今天的说法就是,这些生意都是大众高频刚需的生意,不,是不得不消费的生意。
我认为区块链的从业者,也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打磨项目,搭建项目,设计项目的架构。
什么项目才是大众刚需高频的项目呢?才是用户不得不使用的呢?
而我们作为个人投资者,要思考的是:
这个投资标的,现在是刚需还是非刚需的项目?
社会离开了这些项目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吗?
币圈没有这些项目会产生什么重大损失吗?
从这个维度的逻辑去思考币圈的项目,甚至是整个币圈,乃至整个资本市场。
所以,你看,整个币圈,智能合约是最落地的应用,交易所是唯一赚钱的项目,内容平台是用户聚集交流地。
那什么链才是有需求价值的链呢?
什么币才是有应用价值的币呢?
欢迎你留言,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完]
——————————————————————
【作者有话】
其实,这是一种层层深挖需求的方法论,从面到点,深度挖掘。毕竟,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产品过剩,同质化严重。而只有层层抽丝剥茧,深挖用户的更深层次需求,才能通过满足需求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好吧,还是拖着没写bch的故事,因为资料没看完??。
话说,有个小伙伴邀请过我开发一个币来玩儿,我拒绝了,基本上,这篇文,就是拒绝的原因,我的时间精力有限,是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我可不敢到处乱投放。
我是焱焱,每天在这里日更,谢谢你的支持
——————————————————————
作者:币圈新人,爱喝茶爱看书,爱思考爱写文,爱吃爱玩爱败家
欢迎来撩。
原创不易,你的鼓励,是我日更的动力
版权声明:项目均采集于互联网, 空投币 无法审核全面,且希望大家能赚钱,请谨慎切勿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天上真会掉馅饼!天道酬勤,都是机会!不错过每个空投糖果!真假难以辨认,尽量0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