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本文为熊猫252号文,感谢您的阅读。
与其说是经济危机,我们不如把这次看成是疫情引导下的经济冰冻。可以想象,疫情如果控制不好,交通肯定是要封锁的,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各国的旅游、商贸往来怎么办?现在世界物流体系下的物资需求,怎么满足?会不会有些国家因为物资储备不足(比如说粮食),又失去了对外贸易的补给通道,这又会怎么样?此处可以有太多的联想,甚至有朋友很开心的告诉我,这样就不用上班了。我在想,正这样了,不需要你上班了,各环节的物资如何补给满足。我已经不敢在想了……
抗击疫情,中国打完了漂亮的上半场,下半场会如何,我实话说不知道,但是感觉中国正为了打赢胜仗而欢呼之时,国外却是一片悲鸣,不过,可以预见,中国力量和中国经验正在帮助世界打赢这场攻坚战。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副图,有点意思
最近,各国都在降息,但是似乎遏制不住股市下跌,更确切的说,遏制不了世界金融资产的下跌,最近的世界各国的股市大跌、熔断、币圈的腰斩,提前减半历历在目。
前几天,大家还在等待减半牛市到来的时候,我就说过一句话,真理永远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当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可能结果确实相反的。现在最恐惧的时候终于来了。
现在,很多人又在想8000美元的比特币没买,6000我买不买,5000我买不买,4000买吗?
你可以想象,如果市场出现这种级别的黑天鹅下跌事件,会一天下跌就马上反转吗?
可能性几乎为零。在我看来,至少我们要看到疫情控制有明显的好转,达到可以控制的情况下,还有各大金融市场至少得逐步稳定吧,可以说,这种级别的下跌比特币也没见过,它怎么扛起财富仓库的大旗呢。
说到这,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降息”和“降准”对于市场调节的意义。
我们在财经新闻里,经常会听到“降息”和“降准”这两个词,只要有这个消息放出,市场马上会活跃。市面上的新闻就会分析,对股市影响如何?哪些行业、哪些股票会受益。
与之相反,如果央行出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等政策,市场就会一片悲鸣。就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美联储一句话“加息的可能性变大”,全球股市就应声而跌。
为什么“降息”和“降准”、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对市场影响那么大呢?(而这次失灵了?)
其实这就是现代经济运行最重要的逻辑,因为国家通过央行这些手段,来调控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
什么叫存款准备金?
人们要把钱存到银行里,银行再放贷出去,然后形成企业、个人的各种贷款,支持消费生产。但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储户有提现的要求,所以银行必须留存一小部分钱出来应付储户提现的需求,这部分钱就叫做存款准备金,这个留存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率。
举个例子:如果把经济体看作一个农田的话,银行体系就像一个巨型的水利工程。央行就是那个巨大的水库,它发行的法定货币就是水库里的水。商业银行就是中途大大小小的送水站,直接影响着社会上的信贷规模和经济冷热。在这个水利工程里面有两个闸门,一个叫存款准备金,一个叫基准利率。央行要是把存款准备金这个闸门开大一点点,或者开小一点点,都会马上让我们感到,钱多了或者是钱荒了。
正如,我们经常看到过很多新闻,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放水”7000亿等等消息。就是开大了水龙头,社会的钱多了。
为什么调整存款准备金,会是现代经济运行最重要的逻辑呢?
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假设。
比如咕噜代表央行,胖哥、老白、熊猫等等各位币东代表不同的银行和储户。央行规定:所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10%,也就是说每个银行要留出存款的10%来应付储户的提现要求。那现在央行发行了1000元作为讲故事费付给熊猫,然后熊猫作为储户就把钱存进了一家银行,银行必须留100元出来,那剩下的900元就可以全部贷出去了。有个老白就借到了这900元的贷款,但他不会把钱揣在自己的兜里,他又把这笔钱存在了另外一家银行。那么和上家银行一样,这家银行也要遵守这个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留10%出来作为存款准备金,就是90元,剩下的810元可以贷出去。然后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地循环下去。假设所有的银行都按照央行的规定留10%的存款准备金,最后我们社会上流通的资金会有多少呢?
10000元
一笔1000元的存款,按照10%的存款准备金率流通,最后可以让我们整个社会流通的钱达到10000元。是不是很惊讶啊,一下子多了那么多钱。
有了这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再来说几个概念“基础货币(M0)”、“广义货币(M2)”
上面这个例子里,1000元就是基础货币,10000元就是广义货币,央行发行的这个货币就叫基础货币,在10%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循环之后,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扩张了整整10倍。这个倍数其实你算一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10,所以也叫货币乘数。
如果提到存款准备金率至20%,货币乘数就是5,那么1000元基础货币,对应的广义货币就是5000元。是不是发现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一下子少了一半。
当然如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至5%,货币乘数就是20,那么1000元基础货币对应的广义货币就是20000元,社会上的货币供应一下子翻翻。为什么降准,很多人兴奋,因为市场上钱变多了,投资机会也变多了,大家的机会都变多了。
这里我们看到了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实现了货币的扩张。
当然刚才说的那种都是假设的情况下,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下面我再来说其他几个影响因素,甚至失效因素。(重点哦)
你可以想象,如此大的银行体系,不可能将钱都严格控制在存款准备金率低限上,继续接着上面的例子说,假设熊猫拿到这1000元,只打算存500元进银行,另外的500元现金持有,那结果不就不一样了。
另外还有,我存进银行的500元,银行考虑经济环境不好,不愿意全部放贷出去,只放贷了300元。那结果也不一样,如果这个循环下去,每个环节都有截留,那这个社会可流通的货币量并没有因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而按照理论比例的缩小或者放大。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银行放贷的意愿,我们个人、企业的现金持有量都是影响货币扩张机制的现实因素。
经济冷热的调节器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什么?
基准利率就是一个市场上利率水平的风向标。各个金融机构,都根据这个标准来确定自己的贷款和存款利率。央行提高或者降低基准利率,就意味着提高或者降低整个社会的利率水平。通常我们把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称为加息,降低基准利率称为降息。
结合上面讲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的例子,我们试想一下,如国央行提高水的价格(上调基准利率),你买水耕种农田的成本就增加了,肯定会有一部分人认为水太贵了地都浇不起,宁可让地荒着,也不去开垦农地种庄稼。相当于愿意投资的人就少了,宁可把钱存银行。要是央行降低水的价格(下调基准利率),相当于你买的水价格就便宜了,更多的人可能就愿意多开垦一些荒地,多种一些庄稼,也就是愿意投资的人就多了。
所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的水平,实际上就是控制社会资金的价格,然后来影响大家投资消费的意愿。
但是,这次似乎不灵了,各国降息也好,世界各国老百姓都生活在疫情的恐慌之中,正常的生产生活都受很大应该,大家还会更愿意投资吗?如果你利息过低,反而促进了人们的借款需求,你想钱从哪儿来?不就需要从银行贷啊!
疫情影响下,银行放贷意愿肯定下滑。因为增加放贷意味着银行出现更大的风险,试问,你现在手里有钱,你愿意借给别人去投资吗?我相信现在大家都是现金为王。所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双降会在短期内失效,更起不到明显作用,只能看更长周期的影响,也只能寄希望世界合力解决疫情。
分享完毕,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项目均采集于互联网, 空投币 无法审核全面,且希望大家能赚钱,请谨慎切勿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天上真会掉馅饼!天道酬勤,都是机会!不错过每个空投糖果!真假难以辨认,尽量0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