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不定期更新的行走日常
当有行情突发变化及重大事件发生时,行走会临时更一期。谈谈自己的观点。
今天算是围绕行情下跌的命题作文。主要回答一下上面的几个问题。但顺序我会调整一下。
正文部分3660字,
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以下,enjoy
一、比特币的价值基础
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法币。法币是用政府的税收现金流来支撑它的面值的。而非依赖于表面所谓的共识机制。
没有权力和能力收税的货币,是没有价值支撑的。
回到比特币上,比特币的价值支撑就是矿工费,矿工费就类似政府的税收安排。
有了矿工费,才有人愿意投资挖矿,维系整个比特币的上下游生态运转。
同时,因为有了矿工费,大家去挖比特币才有了动力。当然有了利益的驱动,随之而来的是竞争,是挖矿要付出更高的电费、矿机购买成本,设备运维费。
成本上涨之后,小矿工才开始抱团,而抱团之后才有了算力竞争。个人挖矿概率越来越随机漫步,越来越不划算,才有了矿池竞赛。
而正是因为这么多人愿意投资在挖矿领域,才导致挖矿难度继续升高。比特币上游的正向竞争最终构建了比特币的价值。
比特币不必像以太坊及之后的公链项目代币一样承载智能合约的平台职能。所以自然不需要做通胀和增发,可以将发行数量恒定在2100万枚。
相反智能合约平台就类似要构筑自己的社会生态,生态越繁荣,本质上要求流动性越要加强,货币量越要更高,导致结果就是通胀是必然或者说天然需要的。
所以形象的理解,比特币矿机每一度燃烧的电力,都在铸造比特币真实的价格。
而减半前后一个阶段的币价波动,当然会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本质上依然是挖矿竞赛的直接体现。可以参考猪周期,非洲疫情导致生猪存栏率下降,大猪场顺势收割一波小猪场。
同理,大矿池、大矿场借下跌收割更多矿工和小矿场资源后,以实现一、二级市场的联动才是减半行情水面下正在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二、相比为什么下跌,对消费主义的反思更重要
1、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
关于这次下跌的原因,相信这两天无论是在币乎平台还是其他地方,都会有不同视角的分析。比如疫情造成的全球恐慌,让更多人倾向于持有现金,而比特币不再是避险资产而越来越和股票、债券走势联动。
如果只是在经济学、金融学里为比特币下跌找个原因,其实容易,但未必能“解决问题”。行走尝试挖得深一点,聊聊消费主义的迷思。
消费主义这个概念其实是和美元与黄金解绑同步而生的。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不在锚定黄金储备。
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国消费主义热潮的到来,商业活动的兴起。快餐文化、好莱坞大片、迪士尼乐园、摇滚乐,各种新概念新事物持续开始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
这样更高更强更快的消费文化或者消费故事讲了四五十年,目前遇到了很大的瓶颈。美国人民越来越不买账了。
但你可以什么都不消费,生病上医院总是要的。在美国医疗消费几乎要占到GDP的20%。人工、住院、药品、手术都是天价,其背后支撑起很多上市公司。
而大部分美国老百姓是不可能去支付完整的医疗账单的,然后就需要购买保险,又是一个月几百美元的支出。
而保险订单的背后是纯正的金融机构,他们可以在不介入实际医疗的情况下从每个人身上收割羊毛。
美国经济的强大是靠全体美国老百姓和美国上市公司的负债创造出来的。最后就是大多数私营部门和个人负债,政府也负债累累,只有少数独角兽企业和裙带资本关联企业是正向的现金流。
而我们正在继续走着美国的老路。
比如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其一个目的就是持续扩大消费,比如一个房地产,就能拉动从上游的建材、装修到下游的餐饮、购物、教育、汽车等多个领域。前几年有智库统计过房地产拉动的行业会多达41个。扩大消费,才能够扩大GDP经济总量和金融资产。
最后的结果就是,民众被消费主义驯化。负债变成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2、 媒介和商业的联姻
在消费主义的另一面,是类似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公众媒介基于商业环境形成共生关系。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新闻传播学提出的二次营销理论。
一次营销是把内容卖给受众,二次营销是把有购买能力和消费欲望的受众卖给广告主。
在互联网新媒体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加持下,二次营销越演越烈,本来应该发挥社会监督、发现问题和引发民智作用的媒介,开始越加熟练地操弄起微信、微博、抖音、B站直播等媒介武器,一边更快地贩卖内容,另一边更精准地售卖广告。
商业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发展起来的。我们越来越关注GDP主义、增长导向、创富故事、币圈大佬,我们也会更加对确定性产生迷恋,对预测、展望、控制产生不可抑制的偏好。
这就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商业世界,而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早已被消费裹挟合谋已久,日用而不知。
但行走想问的是:这样的商业社会,是我们想要的未来么?是中本聪最初想构建的比特币的世界么?
消费拉动通胀,让泡泡永远不破掉的模型能不能永远运行下去?为了维持这样的模型的扩张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三、贮藏比特币、捍卫个体财富
中本聪看到法币世界的通胀问题,消费主义,增长至上带来的问题。因此他或她或他们并无意于再设计一个货币替代法币。它是要设计的是一个数字的比特黄金。只因为当时中本聪没有注册到bit gold的域名,后来就改成bitcoin。
黄金无法通过任何办法进行合成而作假,这是牛顿的功劳。而中本聪的功劳是发明了一套数学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让比特币可以大致模拟成数字黄金的样貌,重现当时黄金时代的辉煌。
而黄金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的贮藏价值,可以真正做到藏富于民,让个体的价值与意义不再需要依靠裹挟了媒介消费价值观才能体现。不再成为被到处收割的对象,而能真正安住当下,享受当下的美好和创造价值的美好。而黄金的数字化则有助于更方便和快捷地实现这个愿望。
所以,2008年中本聪发明比特币时,就希望比特币本身就是支付工具,不需要通过它的美元价格来证明比特币有没有价格。这才是比特币最初要启发和传递出来的意义。
而这种意义从反思消费主义的现象学开始,从胡塞尔、德勒兹、哈贝马斯到哈耶克、阿伦特。具体的人,人和人彼此连接涌现出的意义,意义的涌现、卷入、恰当型社会等概念在西方思想界和哲学界被探讨了三、四十年,同样与东方的老庄学说,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交相呼应。
在这样的意义指导下,极客们才会每年庆祝5月22日的比特币披萨日,只要比特币产生了支付价值,能够内生进行交易,“新世界”就能在其上构建。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比特币背后精神的信仰者,你就应该知道,拿好自己的私钥,而不是把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放在交易所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做所谓的理财、矿池投资代表着什么。
一个比特币价值1万美元,10万美元或者20万美元才意味着成功么?过分的渲染比特币的投资甚至投机属性,这种“图谋”本身依然是被交易所、被投资机构、被金融媒介的消费主义教育、驯化后产生的“幻象”。
比特币的价值从来不应由法币衡量和体现。
至于以开发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在链上跑应用为己任的公链和公链代币,之所以现在币圈整体行情还在完全绑定比特币走势上下波动,就在于脱离了比特币,区块链的新故事离真实落地依然存在距离。我们可以继续期待新的公链,大规模高可用的dapp尽快落地,让数字coin们尽快实现内生价值和内在交易流转。但也许这个过程依然不会那么快就实现。
四、反脆弱的财富管理策略
如果你真的能看懂行走上面三个部分在说什么,其实面对币圈行情的下跌或者上涨,我相信都不再会有什么问题。
但在面对如此复杂、背谬丛生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在当下而不是未来管理我们的财富呢?
行走会推荐你读读塔勒布的《反脆弱》。这哥们在其认知三部曲终篇《黑天鹅》中成功预言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反脆弱则更像是他写给这个更加混乱(书中概念定义混乱、不确定性、悖谬丛生用的概念是波动性)世界的生存指南。
行走简单介绍下书的核心思想:所谓的反脆弱,并非脆弱的反义词即强健。
反脆弱是在波动性到来时,反而能利用波动实现更好结果的状态。比如信奉强健性的企业要去控制和消除风险,厌恶失败,而反脆弱的企业信奉快速失败和保持愚蠢。
如果把反脆弱性应用于指导个人投资和管理资产,就是要更主动地拥抱不确定性。从长期来看,不确定性的表现会优于均值,不确定性越强,可选择性的作用越大,表现就会越好。
具体实践时,行走的建议是利用书中提到的哑铃模型。但哑铃的两端并不对等,而是一头沉。也就是在做确定性收益和风险资产配置时,把更多(90%)资产配置在确定性上,而用更少的资产去拥抱不确定性,拥抱风险。
行走本人参与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数字货币投资,基本是按这个原则做的,包括比特币,行走都是将其列为风险资产去对待。总量占比都不会超过总资产的10%。
在这样的配置下,风险资产偶尔会给我带来惊喜,而更多时候行走不会主动去关注它们一时的价格变化,而是更专注当下的enjoy,聚焦生活本身带来的欣喜。
摒弃消费至上的工业时代思维,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区块链的认知重启。
哪怕你现在资产有了损失,一切都还不晚。人相比组织和企业,本身就是反脆弱的产物。
企业因为疫情熬不过两三个月,现金流断了,那尽早破产其实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疫情只是放大了组织本身的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
但人作为个体,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任何波动和冲击对于人都是暂时的,只要积极拥抱生活的心不死,好日子总会到来。
————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部分思考素材来自魔笛手微信群内的讨论话题和谜渡app中行走的发言。
明晚21点21分我们再见。明天是币东们都在期待的咕噜的AMA,行走照例会把直播笔记送上。
版权声明:项目均采集于互联网, 空投币 无法审核全面,且希望大家能赚钱,请谨慎切勿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天上真会掉馅饼!天道酬勤,都是机会!不错过每个空投糖果!真假难以辨认,尽量0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