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笔记:技术能否成为加密应用的护城河 区块链应用层圆桌(一)

 空投币   2020-03-25  来源:互联网  0 条评论
优质活动 币圈快讯 平台公告 行情分析
最新羊毛 最新空投 链圈挖矿 活动线报
新币上市 币圈空投 国外项目 币链屋
提醒:本站内容均转自网络,仅用于开发者下载测试,请明辨风险,若涉资金安全及隐私,请谨慎!谨慎!再谨慎!一切风险自担,涉及资金交易及个人隐私务必小心并远离,切记千万别投资,勿上当受骗。《本站免责申明》

上周,行走做了金色财经举办的金色沙龙的线上直播,嘉宾讨论的是公链的困境和破局。这周,沙龙继续,本期话题是“应用层——场景与协议”。

依然干货满满,以下,enjoy:

圆桌嘉宾:

The Force Protocol&ForTube联合创始人:David Lei(以下都以项目简称指代嘉宾,Force)

Nervos Foundation 联合发起人&COO吕国宁(以下简称Nervos)

IOST创始人Terry(以下简称IOST)

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以下简称曹大)

本体研究院院长密码学博士Kendall Mao(以下简称本体)

圆桌问题一:本期既然要讲应用层以及应用场景,谈及场景与应用,您认为哪些场景适合crypto(加密)?技术是加密应用的护城河吗?

Force:我本人所在团队主要围绕DeFi生态做开发,就以DeFi为例列举Crypto适合的场景。

上图是投资基金IOSG在近期列出的DeFi生态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到,DeFi生态的应用已经存在钱包、资产管理工具、自动交易工具、无抵押借贷工具、代币化基金、协议聚合器、去中心化交易、预言机、衍生品(合成资产、预测市场、保险)、借贷、稳定币等多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很多潜力项目。建议大家对DeFi在以上这些大类的进展保持密切关注。

关于技术是否是加密应用的护城河的问题。很遗憾,我的观点是技术不能成为加密应用的护城河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白皮书还是代码,目前主流的加密应用都选择开源,只有开源,别人才能信任你的应用不会作恶。开源是吸引用户的基础。

但,代码开源也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来抄作业。无论你取得了多先进的技术突破,很快就有相应的模仿者出现。

受项目团队能力范围的影响,我们很难看到在技术、市场运作、社区运营等方面都非常突出的项目。

往往取得技术突破的一方反而容易受制于技术思维,而忽略了市场、用户等领域的开发和培育。这反而给了模仿者以反客为主、后来居上的机会。

对于加密应用的项目方,除了积极进行技术研发以外,更应该注意用户和共识的培养。

选择一个市场空间大、应用场景附加值高、业务量容易快速增长的业务领域。先定好方向,然后不断的打磨产品。用产品和运营,全方位的吸引用户关注与使用,这样自己的加密应用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并且得到发展。

Nervos:

首先我理解这个问题是 crypto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问题。并不是问 token(通证),也不是问 blockchain(区块链)。

crpyto 在我理解,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加密学,应用加密技术。但是 crypto 又可以被解读为 blockchain,以及 token,这就是这个问题问得妙的地方。

关于场景,从 crypto 技术角度分析。我先抛一个观点:谈场景,一定要结合区块链的特质,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适合区块链和 crypto。

(1)token。有的区块链项目,其核心就是其 token 本身,比如 bitcoin。单就 Token 而言,区块链的 token 交易无需依靠受信任的第三方机构,这种信任难以延伸到区块链外;

(2)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主要对 token 进行复杂的操作,包括定义、发行、销毁、转让、抵押、冻结。但是合约有自己的处理边界。合约能确保链上的履约,但是也无法延伸到链外;

(3)共识算法。共识可以确保 token 的状态,或者交易等关键信息的真实准确。但共识确保的信息一致性范围也只局限在 token 和交易。和 token 或交易无关的其他信息,不属于共识保护的范围。

综合这几点,真正要发挥区块链的优势,必须要围绕 token、 合约、共识算法的特点和约束去找合适的场景。

2019 - 2020 年,去中心化金融生态大爆发,其实深入思考,抛开各种上层因素,就底层技术而言,其实就是以上三项链上技术的特点被挖掘和发挥了出来。

但Defi 的发展还远远没把真正的区块链潜力挖掘到位。比如密码学带来的安全性,能否去保护未来超过万亿的资产?再比如随着在博弈论和 token 经济模型研究方向的深入,能否产生更多现在设想不到的金融创新,并创造更大价值?这些目前都尚未发生,但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发生。

对于护城河的问题。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技术而是社区,以及围绕社区的可持续的协作网络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长期来看,技术的护城河,尤其是在区块链行业是不存在的。

比特币的代码被分叉了无数次,技术被复制,但是生态和社区能复制过去么?

以太坊开创了智能合约链上计算的先河。但人们不满意它的性能,所以出现了更高性能的链比如 EOS,但EOS能取代以太坊作为全球 Defi 结算层的地位么?

EOS 开创了博彩类游戏的趋势和潮流,后面有 Tron 尾随,但是结果又如何呢?

关于护城河(的问题),我认为加密经济中更加关键的是协议的设计逻辑和价值理念。以及围绕协议设逻辑和价值理念能否站稳脚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与社区。

IOST:区块链最重要的不是品牌,不是数据(因为链上数据是共享的)。而是由稳固的底层技术基础设设施衍生出来的fat protocol生态,所以技术还是很重要的。

区块链作为颠覆性的科技,不是局限在某一领域的应用,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场景。每一个领域都值得去深入探索。如:供应链,文化娱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IP版权、教育、物联网、通信等领域。

我们已经看到区块链行业正不断规范发展,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在跨境支付、结算、清算等金融领域先行试验,企业级应用已经陆续在医疗病例、数字版权、选举投票、资产登记、供应链管理、产品溯源、公正征信等非金融领域相继落地。要赋能实体经济,需要给实体经济里的广大用户提供好的服务。

曹大:我觉得谈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还是要回到区块链技术特征相对于其他技术的区别上。

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去信任的发行资产;第二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或者说是流通资产。

比特币其实就是最早去信任化、去中心化的发行资产以及交易资产的典范。

拆开看,去中心化的发行资产,现在已经应用很多了。比如各种各样的以太坊上的合约的发行,包括替代性的合约,在新的主链上的合约的资产发行。

但去中心化的交易现在还没有彻底把潜力用全。我觉得下一个区块链的热点应该就是去中心化的资产的交易,但不一定是去中心化的资产发行的交易。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Defi交易的大部分都是去中心化发行的资产。比如DAI就是去中心化发行的以太坊的标准化的合约资产,这其实是典型的极端的去中心化。那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做一个可以和Cefi中心化发行相结合的资产。

比如USDT背后背靠的是美元。他是一个信任化发行的资产,但是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依然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交易。而去中心化的交易,其实也为USDT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我觉得类似USDT美元稳定币,在未来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协议上的交易,为CeFi的Defi的融合提供了范例。

我比较看好类似把股票、国债或其他中心化、信任化资产通证化,再到区块链上实现去信任、去中心化的交易。目前这还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领域。

回到今天讨论的话题,协议和应用如何利用来捕获更大的价值。

目前,大部分价值是被协议捕获的。真正应用型的代币或者应用场景能够捕获的价值非常非常少。

主要原因是替代效应。有人做过总结,如果想替代现有的互联网应用,那必须超过十倍的用户体验才能替代,用户才愿意切换过去。那现在互联网企业,Google、MSN,特闷积累了全世界最棒的工程师、最棒的UI、UX的人才,具有先发优势,大量客户在它那边。区块链的dapp想要超越他们十倍,几乎是不可能的。能达到他们用户体验的1/10就已经是就已经是区块链行业的能力极限了。这是DAPP无法捕获价值的原因。

那我们可不可以倒过来,让现在的底层的协议成为中心化应用的底层协议,从金融行业开始。

现在的Defi,个人觉得有一点极端,特别强调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作为协议层,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其实很重要。但DApp应用,在区块链底层协议上构建的金融应用是不是一定要特别注重去中心化和去信任,我觉得倒未必。

举例来说。前一段时间Marker出事后,社区里关于是不是把USDT作为抵押品其实发生了非常激烈的讨论。社区里很多硬核的Marker参与者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们觉得USDT是美元背书的稳定币,是中心化的货币。违背了当初Marker去中心化的理念。

所以他们特地给了USDT一个惩罚性的费率20%。结果是USDT在Mraker里不存在特别大的套利空间。就算引进USDT,DAI在市场上依然存在2%-3%的价差,和DAI最重要的和美元1:1的挂钩绑定其实是相违背的。

现在Defi发展可能需要有一点实用主义。能够实现真正的去信任化的发行,加上去中心化的交易当然最好。但目前区块链行业还无法提供这样的场景。那其实去信任化的底层交易,加上上面信任化的资产发行就是比较好的场景。

这两天,我也在思考能不能把中心化发行的国债或者ABS的证券资产通证化,拿到Defi去应用,比如说在Marker里支持ABS的证券,然后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进行交易。

这就解放必须要在信任化场景里发行的问题。使得资产的流动性和它背后所代表的经济价值,整个金融交易环节的摩擦成本和信任传播、许可成本可以降得非常低。

这样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去信任化的底层协议,用于信任化发行的资产的交易。

现在我们也在设计一个非商业化,实验性的很好玩的方案。把大一些的,有稳定现金流同时评级比较高的一些资产类债券,送到虚拟的,类似Marker这样的稳定币协议里去进行债务替代。比如房产证其实过了一定年限之后,它的抵押率自然就下降到或者说上升到了150%以上。我们就可以把已经在150%以上抵押率的房产证替换到Marker里面去,降低融资人的债务成本。

同时这样的改进,可以为DAI这样的稳定币项目带来大量的、高评级的债务。目前Marker的问题是DAI的债务余额在312之后就一直上不来,无论采用多么激进的货币政策,比如把DAI的存款利息降到零,把USDT加进进去。但DAI在外部流通余额仍然也就是八、九千万美金左右。

我们发现外部的信任化发行的资产需要区块链提供的去信任化的交易基础设施,而区块链其实也需要大量的外部资产,为它他提供流动性,为它来提供应用场景。这样区块链底层的协议才能捕获价值。

本体: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只有利用区块链核心价值的场景和应用才能解决真正问题,发挥区块链作用。

在我看来,目前区块链的核心价值还主要在价值的流通和构建技术信任的能力两方面。

在不适合有中心的情况下,又要进行价值流通或者构建信任时,区块链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跨境支付等金融场景、身份和数据自治和分布式数据等。

至于区块链应用的护城河,技术不应该成为这样的角色。区块链的内在精神就是开放、开源。我甚至觉得区块链应用还没有到百花齐放的时候,现在更应该谈如何发展,而不是护城河。

本文地址:http://bilianwu.com/28067.html
版权声明:项目均采集于互联网, 空投币 无法审核全面,且希望大家能赚钱,请谨慎切勿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天上真会掉馅饼!天道酬勤,都是机会!不错过每个空投糖果!真假难以辨认,尽量0撸!
重要提醒:本站内容均转自互联网,请明辨各个项目风险,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资金交易,请谨慎操作与自担风险!
《新人必看》 《本站免责申明》

评论已关闭!